時間:2019-02-15 09:00:00 來源:高端教育網作者:zqq
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點之學生觀。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中的學生觀要求理解“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與素質教育的關系,理解“以人為本”的涵義,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做到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運用“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因性別、民族、地域、經濟狀況、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視學生。設計或選擇豐富多樣、適當的教育教學活動方式,因材施教,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一、“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1、“人的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目的
2、素質教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3、素質教育體現了“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的統一
二、“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堅持以人為本,必須以學生作為教育活動的出發點。以人為本學生觀的核心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1、學生是發展的人
學生的發展是指學生在遺傳、環境和學校教育以及自我內部矛盾運動的相互作用下,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所發生的質、量、結構方面變化的過程及結果,是內外部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學生作為發展的人,其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身心發展的社會需要與個體現有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
(1) 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規律性,學生發展的規律性主要體現在身心發展上,不同階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
(2) 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要求教師應當把學生看做是發展過程中的客觀存在,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倡導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
2、學生是獨特的人
(1) 學生是完整的人
學生并不是單純的抽象的學習者,而是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動中,作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學生,不僅具備全部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體驗著全部的教育生活。要
把學生作為完整的人來對待,就必須反對那種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還學生完整的生活。
(2) 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
每位學生都具有個別差異性,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正視學生的個別差異,不用同一標準去衡量所有學生,不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培養學生,根據學生各個方面的情況進行因材施教。
(3) 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
學生和成人之間存在很大差距,學生的觀察、思考、選擇和體驗,都和成人有明顯不同。所以,不應該把學生看成成人,“應當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成孩子”。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1)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獨立性,不能把自己的個人意志強加給學生,要客觀的看待學生的成長與成才。
(2)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居于主體的地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3) 學生是責權的主體
學生在法律上是責權主體,也是倫理上的責權主體,學校和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引導學生學會對學習、對生活、對自己、對他人負責,學會承擔責任。
4、學生是具有個性與差異的人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不僅要求將學生作為一個整體來全面看待,而且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成長。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更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
(1)人的全面發展是以承認學生差異和個性發展為基礎
人的全面發展不等于各個方面的平均化發展,教育活動涉及到德、智、體、美、勞等諸多方面與內容。人的全面發展思想,要求每個受教育者作為一個獨立而完整的個體,各個方面都能夠獲得應有的發展,同時也要承認人的各個方面發展水平具有一定差異性,不能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各個方面的發展指標。
(2)學生的個性與差異要求切實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生機和活力,在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是學生自身發展的落腳點和最終體現。
三、“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運用
(1) 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
(2) 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
(3) 因材施教
以上就是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點之學生觀的相關介紹,想要了解更多資訊可持續關注高端教育網。
本文網址:http://www.janebarkley.com/gongwuyuan/814.html
聲明:本站原創/投稿文章所有權歸都市健康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都市健康網立場;如有侵權、違規,可直接反饋本站,我們將會作刪除處理。
推薦文章
熱文排行
熱門標簽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服務熱線 :027-51118219
業務 QQ :1440174575
投稿郵箱 :1440174575@qq.com